首页 - 投资

2023博鳌亚洲论坛闭幕!一文回顾参会嘉宾前沿观点|全球快报

来源:大河财立方 发布时间:2023-04-01 14:19:04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贾永标 文 朱哲 摄影】3月3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迎来尾声。

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嘉宾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围绕完善全球治理等多项议题,共同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携手向前,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贡献“博鳌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闭幕式上表示,各方对今年年会的主题“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表达了高度认同。各方认为,这一主题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世界上最重大的问题,也体现了论坛为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资料图片)

在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尽管全球和亚洲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调整,中国仍然是世界的生产中心。从企业来说,需要调整战略,采用新模式,比如实行大客户战略和大项目战略,通过签订长期合同获取长期回报。

在碳中和与清洁能源问题上,与会专家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电力系统的零碳化,通过使用风光电加上储能来解决其稳定性问题,并使用智能电网和终端用能来解决平衡性和传输性问题。还有专家认为,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解决方案,预计未来3年内绿氢可与传统能源竞争。

在数字经济问题上,专家们提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有三个关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据化。建议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将基础设施模块化搭建,并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架构,将分布式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相融合,从而为未来的各行各业做出贡献。

作为亚洲顶级论坛,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是论坛的魅力之一。今年论坛期间,顶级参会嘉宾都留下了哪些前沿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将延续实施支持工具,激励金融业支持碳减排

围绕“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话题,易纲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须全球一道推动碳减排。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与国际同行开展相关工作。在G20框架下,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完成了多项重要工作。2021年,工作组牵头制定了《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并在意大利罗马峰会上经G20领导人批准;去年,我们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引导市场资金支持高排放行业稳妥有序实现低碳转型,已经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通过;今年,工作组将重点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相关融资,推动制定完整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全球化是解决世界经济通胀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在论坛上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资源进口大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并没有拉动世界通胀,相反,中国出口顺畅将给发达国家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所以遵循全球化的规律,把需求、供给和贸易政策结合起来,才能将通胀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宁吉喆指出,中国政府兼顾多个目标,货币政策在调总量的同时调结构,一是促进结构优化,二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支持绿色经济、支持新经济促使经济增长,有利于两个目标的协调。

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帮助企业生存,使企业成为经济增长主体,由此保证就业,是这几年中国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ESG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急于求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ESG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但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有很好的目标、理想、口号,但一旦实施起来经常会犯一个毛病,就是急于求成。”他举例称,比如提出双碳目标时有些地方急于求成,想在一年甚至一个月之内就达到目标,造成一些北方地区冬天没办法烧煤取暖。“所以要认准这个目标不断推进才是正确的,不能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做好这四方面尤为关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指出,要想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离不开使命愿景引领活力、体制机制激发活力、环境生态催生活力以及开放合作共增活力。

“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开放性的课题,我们的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像一个人一样,是一个和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世界,封闭起来就会走向衰竭,所以我们一定要开放,要合作,要共赢。”张玉卓表示,将推动国有企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在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上不断给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国企方案,为世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华岗:必须坚持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华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理念、意识、行动,必须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社会责任理论的确立和兴起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必须坚持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有重点地推进社会责任的各个议题,积极研究企业社会价值测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促进科技进步的关键是维护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一共经历过五次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促进科技进步科技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他认为,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各国亟须寻找解决方案。在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将毋庸置疑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世界经济面临挑战,三个主要矛盾需注意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着很多挑战,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从主要经济体去年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凸显。对此,他认为,当前情况主要受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影响,一是趋势性因素,二是政策调整。他同时表示,尽管世界经济确实面临不少的风险和挑战,但整体而言他还是充满信心。“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冷静地看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主要矛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仍将是世界生产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新的地缘政治变化已是全球面临的现实,企业多元化多国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同时也需要合理地评估风险。比如需要考量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企业把业务迁出了中国,“目前看来,按中国经济的比例和贸易体量来说,迁出的部分仍是相对较少的”。

“我不认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国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依然是最主要的世界制造业枢纽。”姚洋说。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积极捍卫全球化,WTO规则不会轻易变化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在论坛上表示,从全球角度而言,世界处于完全统一的贸易大市场,虽然部分国家对WTO规则颇有微词,但现行规则不会轻易变化,只有贸易全球化才能确保世界各国的民众都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要积极捍卫全球化。

“从全球角度出发,只有主要经济体之间达成协议,现在才有一个主要的统一市场。当然,虽然有地缘政治相关影响,有一些国家对于WTO的规则有抱怨,但是在下一个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些规则还不会变化,除非一些主要经济体能够重新再达成关于这些规则的共识。”刘振民表示,没有任何国家会放弃全球市场,即使有时候会频频放出脱钩言论。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彤宙:现代企业还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挑战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彤宙表示,当下企业经营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发达国家在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包括ESG、金融风险、数字化智能化等都是企业面临的大环境”。

“更重要的挑战是商业模式的挑战。”他以中交为例表示,改革开放后中交的工程承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务输出,第二阶段是工程总承包,现在则要求企业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用人方案,还要求在建设时兼顾绿色低碳,面临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挑战。经过思考后,中交提出由“业务国际化”向“公司国际化”升维的战略方向,“世界一流企业不是业务国际化,也不是国际化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而是整个企业升为国际化的企业,战略管控、治理体系、人才体系、营销体系等所有的企业管理体系都要国际化。”他说。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绿色金融要盯住建筑领域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认为绿色金融要盯住建筑领域,从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等角度,支持建筑领域的碳减排放到第一优先的位置。

张跃表示,建筑领域制造了全球45%的二氧化碳。一方面,建造过程会消耗大概15%的能源或者说是产生15%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运行过程会产生大概30%的二氧化碳排放。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企业出海的风险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化解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表示,国有就是国家所有,而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回报和利润,作为中央企业要遵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把国有资本投资到国家的战略行业,投资到为社会造福、为人民谋福利的事业中去。

“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胡建华进一步解释道,“做强”就是提升竞争力,“做优”就会有影响力,“做大”就会有带动力。在科技影响未来的时局下,“做强”一定要在科技上下功夫,提升软实力;“做优”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价值,为人民造福;“做大”就是把企业的生态做好,影响生态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上一篇:世界信息:谈哲敏同志任南京大学校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

更多>